“大象也要學會跳街舞”“新媒體傳播就是要在‘一瞬間’建立起互動的受眾關系”……在全媒體時代,信息技術迅猛發展,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深刻變化,給主流媒體帶來嶄新機遇和重大挑戰。
10月15日至16日,2024中國新媒體大會在湖南長沙舉辦,來自中央有關部門、各省區市黨委宣傳部、中央和地方新聞單位、網站平臺、新聞院校和研究機構的代表1000余人參會。在媒體融合大潮中如何做強主流輿論,如何“破圈”“增效”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成為現場專家學者熱議的話題。
探索主流媒體發展新機制
如今,短視頻、微信、微博、客戶端等新媒體新應用日益成為信息傳播的主渠道、主平臺,主流媒體如何大踏步趕上時代潮流,牢牢占據輿論引導、思想引領的傳播制高點?
在2024中國新媒體大會開幕式暨主論壇上,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主流央媒負責同志,相關省份宣傳部門負責同志,省級主流媒體以及高校主要負責同志,互聯網企業負責人分別發表主旨演講,分享構建適應全媒體生產傳播工作機制和評價體系,深入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的實現路徑。
“用政治能力引領新聞能力,用技術能力發展新聞能力,用運營能力支撐新聞能力,從而切實提高黨的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徐立京說。
“技術為先,首先要懂,懂才能不犯錯誤;其次要用,用才能趕上時代。”新華社副社長、黨組成員劉健認為,堅持技術賦能是主流媒體創新發展的生命線。
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黨組成員、副臺長胡勁軍看來,要以“大象也要學會跳街舞”的精神,深入推進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深度融合、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
為回答文化和科技“融合命題”,北京郵電大學提出并構建了一套面向中華文化系統性研究的文化計算大腦和文化資源大數據服務體系,助力新媒體事業發展。在北京郵電大學校長徐坤看來,推動文化傳播能力建設,對中華文化精神標識、價值內涵等的深度挖掘、關聯分析和呈現展示至關重要。
內容為王、扎根基層不能改
“全媒體時代,我們說話的方式得改,文稿的調性得改,傳播的視角得改,但有一點不能改:扎根基層不能改。”在大會主論壇上,浙江廣電集團融媒體新聞中心主任助理、高級記者楊川源分享了一線記者面對新媒體流量挑戰的思考與感悟。
2023年9月,浙江廣電推出新媒體專欄《一瞬間》,主打“換個角度讀理論”。一說理論就換屏的尷尬是主流媒體融合之路共同面臨的困境,如何“長話短說”,把理論講到群眾心里?楊川源認為,關鍵是要轉文風、轉話語、轉思路,讓宏大的主題脫去厚重的外衣,讓原本就從群眾中來的理論,回到群眾中去。
內容創新如何尋找“突破點”?近年來,新媒體工作室成為主力軍全面挺進主戰場的“輕騎兵”。在2024中國新媒體大會內容創新論壇上,上線了“我的工作室”優秀案例庫,多位嘉賓就相關案例進行了分享。
“大主題軟處理,先做概念轉化,再做影像轉化,先通情、再達理,才會有人愿意看、愿意聽。”人民日報社“碰碰詞兒工作室”負責人劉莉莉說。
如何讓正能量收獲大流量,讓主流價值真正破圈?光明日報社“進進工作室”負責人張進進認為,要用小角度講大道理,用妙故事化硬題目,通過輕松有趣、接地氣的表達拉近與受眾的情感距離。
光明日報社“進進工作室”成立于2021年,在黨和國家的重大活動報道中推出了多部爆款產品,報道多次登上全國熱搜。“新聞工作者要保持特有的思想性、學理性,通過多元化的視角和創新的表達方式,讓文化報道在現代社會煥發新的活力。”張進進說。
媒體融合加速向數智化轉變
“主流媒體的智能化轉型,已經從散點式的技術創新轉向全局性的媒體生態構建,媒體融合正在加速從數字化向數智化轉變。”在本屆新媒體大會“融合創新智慧傳播”技術應用論壇上,人民網研究院院長唐維紅提出,讓AI更好地為媒體融合賦能,要建好人才隊伍,拓展全媒體新業態,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
通過虛擬技術打卡“月球”、與“數字屈原”對話、欣賞一場沉浸式互動文物展……中國新媒體技術展是中國新媒體大會主題活動之一,已經成為展示技術賦能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窗口。
在本屆新媒體技術展上,人民日報社、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傳媒大學旗下國家重點實驗室集體亮相,帶來一大批前瞻性、創新性技術成果。
在新華社媒體融合生產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展位的“數字月球”前,觀眾只需戴上VR眼鏡,坐上“月球車”,便可身臨其境“登上”月球,體驗一場獨特的星球旅行。
“真實的互動體驗源于數據和算法的協調配合。”該重點實驗室數字全息工作室總監丁新珂介紹,項目依靠高精度高程數據,通過數字建模,精準復刻月球表面的復雜地形與真實環境。隨后,通過研發的全向三自由度座椅,配合動感控制算法的設計與優化,最終為觀眾營造出一個真實又夢幻的月球探險空間。
在中國傳媒大學媒體融合與傳播國家重點實驗室展位,老電影《雷鋒》正以4K超高清的全新面貌與大家見面。“老電影面臨膠片退化、受損嚴重等問題,實驗室團隊運用自研的雙向著色算法,實現更加準確的上色效果,讓老電影煥發新光彩。”該校博士研究生翟艷正向觀眾解答有關老電影修復的疑問。
“目前,人工智能是文化和科技融合的重要方向。”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院長趙子忠說,“它正顛覆性地改變著傳統的新聞生產與傳播流程,重塑著整個媒體業態。”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
資訊
- 到2025年北京石景山人形機器人核心產業收入力爭突破10億元
- 股票三連陽是什么意思?股票十連陽意味著什么?
- 股票一陽穿三線是什么意思???一陽穿三線后的走勢如何?_每日觀察
- 環球快報:高考報名工作陸續開啟 多地要求嚴格資格審查
- 9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增長8% 政策加力支持實體經濟 環球時訊
- 鼠標不動了應該如何解決?鍵盤恢復鍵是按ctrl和哪個?
- 前三季度廣州全社會用電量增長7.03%_焦點關注
- 黃淮學院離退休處黨委開展“不忘初心慶華誕 銀齡共筑中國夢”系列活動 天天快消息
- 第九屆高校學生課外“核+X”創意大賽總決賽暨對話交流活動在南華大學舉行 環球觀天下
- 每日報道:2024天津五大道金融論壇舉辦 聚焦金融強國與金創區建設